食品大廠義美被捲入巴西進口蛋風波引發熱議,一直以來秉持「良心」的企業精神再被網友撻伐。儘管義美表示,這些雞蛋僅用於條裝蛋糕生產,進口前也都經過「食品安全研究所」檢驗合格,但網友對這樣的回應似乎不買帳,長期累積的不滿一觸即發。
透過ESG聲量數據分析,觀察義美在最近幾個月的聲量變化,發現過去2個多月,消費者嘴上在討論的義美話題,都聚焦在社會面的「產品品質與服務」,尤其是9月份進口巴西蛋的事件,話題持續沸揚,霸佔義美在社會面的聲量。
資料來源:QuickseeK ESGdata,2023/7/1-2023/9/21
資料來源:QuickseeK ESGdata,2023/7/1-2023/9/21
儘管義美表示這些進口蛋僅用在特定產品,仍擋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負面聲浪,不少網友在PTT表示「查一下過去紀錄 跟我說良心?」、「食品良心是在講笑話嗎」、「又不是第一次出包…說啥良心」。
從ESG的角度來看,義美的產品即為食品,若食品有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聲譽,細數義美過去的食安事件不勝枚舉,早在2020年就有網友列出義美出包事件的編年史,包括鼠屍泡芙、豆奶變質等,至今時常被網友拿出來調侃。
試想一下,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食品是來自義美?若不審慎處理食安問題,就會導致類似事件一再發生,這時候就回到ESG的核心,義美作為家喻戶曉的食品大廠,應在品質控管達到最高標準,從食品成份、來源、標識到相關認證都要兼顧,消費者才能吃得安心。
此外在形象維護上也得加緊努力,徹底調查負面聲量,正視來自消費者最真實的聲音,否則往後當世人提到義美,只會記得這是一家「賣良心」的黑心企業,枉費長久以來「食品是老實人的行業,良心可以發揮的產業」的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