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今天去便利商店了嗎?」,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的調查顯示,台灣便利商店的密集度高居全球第二,在高度密集的情況下,台灣的便利商店品牌除了提供消費者,食、衣、住、行的一條龍服務,近年更針對環境永續展開實際行動,包含「剩食問題」、「節能減碳」、「減塑」等議題提出解方,隨著各大超商龍頭紛紛投入永續,本期QuickseeK ESGdata帶您了解超商龍頭在ESG表現差異及需要改進的地方,比較「全家、7-11」在永續話題的聲量表現。
一、甩開萬年老二標籤,全家上半年ESG聲量最高,搶下話語權
大數據顯示在2023上半年,全家便利商店(以下簡稱全家)、統一超商(以下簡稱7-11)、萊爾富便利商店(以下簡稱萊爾富)、OK便利商店(以下簡稱OK)在ESG的整體討論聲量占比上,以社會層面的討論最為熱烈。
經由話題分析發現,每當便利商店推出新產品,就會帶動社會層面的討論,另外推出指定時段購入折扣食品的惜食活動,期盼增進民眾對於永續的認同感。而在環境面,節能減碳是便利商店所重視的一環,部分超商在物流運輸與店面系統上,也更換成較為節能的新技術,像是新增「負碳商品專區」、引入低碳鮮食,試圖找出企業經營與環境永續共存的可能性。在治理面,公平會批准統一併購家樂福,則引發市場壟斷與漲價的話題。
從整體聲量來看,長年被戲稱萬年老二的全家勝過7-11高居第一,顯示消費者對全家的話題更感興趣;相較之下,萊爾富及OK的ESG聲量稀少,甚至無人討論,故本文將以兩家超商龍頭「全家、7-11」的聲量分析去做比較。
觀察兩家超商龍頭的熱門ESG關鍵詞,在環境面的關鍵詞包括「綠色、環境、環保、循環」,社會面有「服務、消費者、民眾」,治理面則是關於「創新、併購、零售」,顯示兩家便利商店在ESG的聲量討論基本上涵蓋各個面向。
再從10大熱門話題分析,發現討論仍聚焦在社會面,最被關注的話題涉及員工與消費者,治理面的討論以統一收購家樂福為主,環境面的話題則寥寥無幾並未上榜。
二、人紅是非多?全家社會面負評最多,7-11好感度穩居第一
從討論聲量最高的「社會面」分析發現,儘管全家最具話題性,負評的討論也最多。今年2月全家爆發「哈根達斯產品集章活動」的爭議,鄉民認為全家用高價贈品誘導消費者購買產品,實際上卻提供不符行銷廣告所約定的贈品,引發檢討聲浪,不少網友大罵,「直接找消保官!」、「根本是詐騙!」、「難怪萬年老二」,讓信譽大打折扣。
全家年初推出的福袋J袋也被抨擊,因為實際開袋內容不如官網公告圖所示,有網友打給客服詢問卻得到圖片內容「誤植」的回應,讓不少消費者直呼「廣告不實、誤導、騙錢、超爛」。另外在3月中,全家餐具被驗出含有甲醛,也引發食安隱憂;在社會面人權議題方面,全家5月的超商店員墜樓事件傳出店長涉嫌犯案,儘管全家總公司接管直營,並表示全力配合調查,也招來店員素質不佳的負評。
在社會面聲量僅次全家的7-11,好感度則穩居第一,在民眾心中留下較好的印象。今年4月7-11和農糧署攜手引進「產銷履歷驗證」蔬果商品,來源可追溯且低碳足跡,確保民眾吃得安心,並推出「吃出綠實力」手掌繪本,以及「四季繽果樂」卡牌遊戲組,透過簡單的遊戲,增進大眾對於蔬果產地及產期的認知,不僅提升社會層面的產品品質與服務,也符合環境面向的低碳目標。
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,7-11近年也大舉招募45歲以上的樂齡店員,並針對這些員工進行職務再設計,也透過不同程度的培訓來增進工作信心,創造多元人力的可能性,如此一來也能將社會責任融入營運日常,同時解決長照與缺工議題。
透過比較後發現,儘管全家在社會面的聲量最高,好感度卻不及7-11(好感度=正評/負評),究竟這些負評主要聚焦在什麼議題?QuickseeK ESGdata將帶您進一步拆解。
三、商品廣告不實!消費者直批「詐騙、誤導」,恐引法律糾紛
經由數據分析在社會層面的5大議題,發現兩大超商的社會面聲量主要聚焦在「產品品質與服務」,但好感度卻是最低。深入上半年的熱門議題後發現,7-11在年初有個話題是關於店員「自主」幫熟客製作咖啡,網友在討論這是一個「貼心」還是「令人煩躁」的行為,有人認為記住客戶喜好是一種貼心,有人則感到壓力且不自在。回歸到企業扮演的角色,針對員工服務品質,7-11就能評估是否加強內部訓練或達成共識,預防日後再次出現類似事件。
接著檢視全家,除了前面提到廣告不實的爭議,其他討論多半是針對產品本身,比如「番茄果乾糖葫蘆」、「烤蛋白餐盒」,產品好不好吃因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,但透過數據觀察可以發現,諸如此類的產品話題仍為眾人津津樂道。
像是有網友表示,糖葫蘆賣相「可怕、不討喜、醜到不敢吃」,外觀像是「半生不熟的烤肉串」。另有關於全家的「五滷財神大雞腿油飯」也引來品質不佳的爭議,有網友表示「飯少到可以看見盒底」,認為不值119元的價格,不禁讓消費者抱怨若無改善品質,終身將不再購買。
鑑於國人對便利商店的依賴度之高,超商除了要販售多樣商品、滿足顧客所需以外,更要精進商品的內容品質,擺脫傳統「便利商店不會有美食」的刻板印象。而消費者對產品的觀感和討論,企業也應納入參考並做出改善,在兼顧社會責任的同時,想辦法讓產品變得更好,才會有更多的顧客買單。
從文字雲來看,兩大超商在「產品品質與服務」的熱議關鍵字也能看出端倪。全家在產品廣告方面的爭議關鍵字較多,因為有「圖文不符或誤導」的疑慮,導致消費者直呼「詐騙、不實、幫高調、下架」。7-11則出現「店員、服務、消費者」等關鍵詞,顯示討論多聚焦在店員行為帶來的感受。
根據我國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,企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做出欺騙或誤導行為,也就是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表示的商品,不得販賣、運送、輸出或輸入。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也有規範,食品標示、宣傳或廣告,不得有不實、誇張或易生誤解的情形。單就上半年的聲量表現來看,全家在產品廣告不實的討論相對偏高,若不設法解決,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消費者提出質疑,最後恐吃上官司。
四、落實社會責任,超商必須真實呈現產品
儘管兩家超商龍頭近年皆在落實ESG上加足馬力,永續報告書也做得越來越完善,但對多數消費者而言,他們仍不知道企業做了哪些努力,透過聲量分析,企業就能掌握來自民眾的第一手訊息,進而做出調整與改善。
QuickseeK ESGdata從數據研究發現,與台灣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便利商店,對於社會層面的發展,仍以產品本質與消費服務為第一優先,產品方面需要重新檢視內部監督機制,不僅要為食安把關,還需在商品標示、廣告、成分上嚴格審查,才能抓住消費者注重商品真實呈現的心理。
服務方面,未來如能在員工訓練及社會公益的推廣上加以精進,透過完善的教育規範,以及和自身品牌相連的公益活動,不僅能讓更多民眾走進便利商店,更能讓便利商店的企業精神深植民眾心中。
總結兩家超商龍頭在2023上半年的聲量比較結果,全家在ESG的討論聲量最高,在好感度方面仍需向7-11看齊,設法降低商品廣告不實的爭議,但就成功製造話題性這點來看,7-11則可向全家借鑑,加強公關宣傳的力道,讓ESG的實際作為融入營運日常之外,也能深化消費者對於超商ESG的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