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SRone永續智庫攜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,發表《2025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》調查報告,針對資本額20億以上的臺灣企業,分析574本2024年永續報告書,深入剖析臺灣及亞太地區企業在環境、社會與治理(ESG)三大核心面向的現況與發展趨勢。分析結果顯示,台灣企業對於「職安」議題的關注程度首度超越「經濟績效」。
「職安」成企業最關注主題 人權管理仍有進步空間
報告顯示,臺灣企業TOP 3重大主題分別為「職業健康與安全」、「經濟績效」和「教育與訓練」,其中,有67.9%的企業將「職業健康與安全」視為重大主題,比例首次超越「經濟績效」(64.8%),反映企業對勞動權益與員工福祉的重視。企業社會承諾逐漸受重視,但在人權制度化管理方面仍有待提升,報告揭露設有人權目標的152家企業中,僅57家實施人權盡職調查,顯示多數企業仍未建立完善的內部人權風險評估機制。此外,「氣候變遷風險」、「資訊安全風險」與「法規風險」連續三年蟬聯企業最關注的風險議題,企業揭露比例分別為依序為64.8%、64.1%、48.8%,而「新技術、產品及服務開發風險」首次入圍,反映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對於轉型風險的高度關注。
永續治理不再只是「承諾」 企業永續納為長期策略
隨全球永續趨勢與政策推動,企業治理正從「承諾」邁向「制度深化」。報告指出,88.2%的企業已設立永續委員會,81.2%的永續委員會已指定代表,顯示企業的永續治理架構日益成熟。此外,67.2%的企業已揭露淨零目標,另有62%進一步制定環境面長期減碳計劃,35%的企業高層薪資與永續績效連結,顯示永續已被企業納入長期營運策略,並落實於日常營運。
減碳行動方面,94.4%的企業已揭露溫室氣體排放數據,其中56.8%涵蓋範疇三(供應鏈)排放,但主要仍限於組織內部邊緣範疇,顯示企業在上下游碳盤查上仍有提升空間。此外,報告中顯示金融保險業在碳權管理的揭露程度高,資本額100億以上的企業中,有52.2%已揭露內部碳定價機制。
亞太地區永續發展 臺灣連三年穩居第一
在亞太區域,企業永續發展表現由臺灣、新加坡及南韓位居前三。臺灣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穩居榜首,2024年以77.1%的取得最高評分。此外,臺灣在「SDGs營運整合度」以84%居首,遠超平均值56.7%。